我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观测采样

时间:2024-02-28 12:39:53
我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观测采样

我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观测采样

我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观测采样,此次科考是全球首次在珠峰峰顶实施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首次在珠峰峰顶实施综合科考取得的新认识、获得的新突破,我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观测采样。

  我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观测采样1

5月4日中午,“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成功登顶,地球之巅建站、冰雪采样、测量峰顶冰雪厚度,一项项艰巨任务圆满完成。

“扎西德勒!”“天公作美!”看到从前方传回的登顶画面,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里气氛欢腾。而有这么一小波人,他们在欢呼过后,迅速投入下一阶段的工作——为科考登山队员回撤提供气象保障。

他们是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等单位组成的“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分队”(以下简称“分队”),也是承担此次珠峰科考气象保障任务的权威专家团队。

中午12时,登顶前,正在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世界上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的登山队员,收到了一份汇集各类气象观测数据,凝聚前方专家和中央气象台、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等后方专家智慧的珠峰综合科考专项预报。

专报中,珠峰7000—8000米、8000—9000米各高度层逐6小时的风向、风速、气温、天空状况预报,珠峰大本营逐12小时预报,以及未来一周的天气趋势预报,一目了然。

分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马耀明介绍,这次团队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利用无线电探空系统、激光测风雷达、微波辐射计等高科技设备开展大气垂直探测;二是基于上述观测仪器得到的实时观测数据,开展极端天气监测与预报,为登山科考队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根据安排,团队每天08时和20时,在珠峰大本营利用无线电探空系统,探测地表到2万米高空的温度、湿度和气压变化。从5月2日开始,又增加了02时和14时两个时次的加密探空观测,以最大程度掌握珠峰实时天气条件变化,为珠峰冲顶和建站工作提供最新、最近的气象资料。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还在大本营测试了自主研发和组装的超低温自动气象站,架设了国产微波辐射计开展连续大气垂直温度和湿度观测,开展国产探空仪同球观测试验,可为珠峰地区科学研究工作及国产气象仪器研发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分队成员、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副台长代华光介绍,影响珠峰冲顶“窗口期”的气象因素,主要为海拔6000米至9000米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其中,风对冲顶的影响较大。“今天上午,珠峰8000米以上的风速较小,有利于冲顶。”代华光表示,自抵达珠峰大本营以来,分队已为科考团队提供9期专项预报。

其实,这不是代华光第一次参与珠峰冲顶气象保障任务。2020年,他就以首席预报员的身份,参加了珠峰高程测量的气象服务工作。

他高兴地说:“这次天气格外‘给力’,再加上有科考数据作支撑,保障任务要比上次轻松许多。”“相对轻松”背后,是珠峰大本营探空观测和珠峰各高度层气象观测数据的支持,以及国家气象中心专门研发的三维插值预报产品,后者囊括了海拔6000、7000、8000、9000米高度的风速、气温、降水等要素预报。

登顶任务圆满完成,保障安全下撤和后续科考任务仍在继续,代华光和分队同事松了一口气,又打起精神投入到后续的保障任务中。

  我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观测采样2

5月4日中午,第二次青藏科考“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第一梯队12名队员成功登顶,在珠峰8830米架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亚洲水塔,是季风和西风的巨型调节器,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珠峰是青藏高原的标志,珠峰科考也成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内容。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长、现场总指挥、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此次完成气象站架设后,就形成珠峰地区从海拔5200米至8830米8个气象梯度观测站点,为观测珠峰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提供珍贵的第一手数据。

姚檀栋介绍,此次科考是全球首次在珠峰峰顶实施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除了架设气象站,登顶科考队员还完成了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采集冰雪样品、采集珠峰顶部上空大气等峰顶科考任务。“我们首次在珠峰峰顶实施综合科考取得的新认识、获得的新突破,是对科学的贡献、对人民的贡献、对国家的贡献和对全球的贡献。”姚檀栋说。

据了解,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展了超过6次的珠峰科考活动。过去受限于条件,对于珠峰这样一个标志性地点,科学家做的大都是海拔五六千米的研究,对于8000米以上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珠峰地区会如何响应?峰顶的冰雪会不会融化?从山脚到峰顶生态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是怎样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科学的观察。

此次“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今年4月28日全面启动,共有5个科考分队16支科考小组270多名科考队员参加。这是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可以称之为人类在珠峰地区开展极高海拔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一次壮举。

  我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观测采样3

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次珠峰登顶,科考队员完成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的`架设。当日凌晨3时,以德庆欧珠为组长的珠峰科考登顶工作小组,携带科研仪器发起冲顶,第一项使命就是架设气象站。为此,他们在数月前反复练习,熟练操作流程。

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说,对于珠峰这样一个标志性地点,科学家做的大都是五六千米高度的研究,八千米以上的样本很少,对珠峰峰顶上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

比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峰顶的冰雪会不会融化?从山脚到峰顶,生态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是怎样的?很多问题必须要有观察才能确认,科学不能假设。我们这次整合了一个十余人的登山团队,针对采集样本、架设和使用仪器设备等专门培训了两年时间,近期又进行了强化训练。

此次珠峰科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从海拔5200米到8800米搭建8个气象站,其中4个在海拔7000米以上。8800米的气象站将成为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赵华标说:“我国建设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对高海拔冰川和积雪变化的监测意义重大。”

4日,科考队员还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在珠峰脚下海拔5200米的总指挥会议室帐篷里,姚檀栋现场宣布:“‘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观测采样成功!”现场,大家热烈鼓掌,握手庆祝。

姚檀栋还说,青藏高原研究范围很广泛,包括地球物理、地质构造、生态、环境等等。我国科学家的研究,特别是近二三十年在国家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下,某些领域已经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方阵,例如,包括冰川变化等气候变化领域,以及生态领域等。随着研究的推进,相信我们会在国际上展示更多新发现和新进展,将在相关科研领域拥有更多国际话语权。

据介绍,科考队后续还将进行多项科学考察研究。

《我国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观测采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