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时间:2025-11-28 19:29:07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选15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选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

一、捆绑式比赛

我发现学生在习题课上的积极性没有新课的积极性高,一到处理习题时,总有一小部分同学显得懒惰,甚至是报着混的目的应付老师。有的学生只注意老师或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把结果一抄,万事大吉。老师检查,也看不出什么漏洞,老师就是拿这样的孩子没办法。我只好采用捆绑式比赛方式:按照每个自然组进行比赛,如果哪个组有一位同学犯懒不写字,就会影响到一个组的成绩,根据整节课的总体表现,会给优胜小组在班级的评比栏中盖上一朵小红花。结果,为了组内的荣誉,每个孩子都会很努力,如果谁偷懒,肯定会有周围的同学埋怨他或是催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设立单项奖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知想过多少点子,用过多少招法了。我发现学生过一段时间就淡漠了,只好出新点子......

今天是习题课,我发现有的学生懒懒的打开练习本,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想:不出新点子不行啊,于是在头脑中快速搜索着办法......接着我宣布:同学们,我们在做题之前先听老师宣布一条比赛规定:我发现在课堂上有的同学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但也有个别同学思维懒惰,坐享其成。为此,从今天起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设立单项奖。那就是哪个同学思路独特,我们奖励“创新奖”,哪个同学思维最快,最先说出解题思路,我们奖励“速度奖”(临时瞎编的名词),哪个同学有进步,出乎老师的预料,我们奖励“进步奖”(给后进生设立的)。每节课数量不限,希望大家努力争取,每个人都有机会!下面请大家准备好自己练习本的最后一页,得奖的同学把本子拿来后,老师写上获奖名称,并加盖班级的红花印章。回家后家长签字。结果,同学们各个找出自己的练习本,摆放到桌子上......

今天的课上得异常热烈,一节课颁发了4、5个奖,真够我这个颁奖者忙乎的了!下课了,一位平时不太注意听课的学生端着自己的本子给我看:张老师,您看!我一节课得了2个奖章,一个速度奖,一个进步奖!我说,那你可真厉害,一定别忘了让家长签字呀,学生说:不会的!说着,笑眯眯的走了......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2

随笔资料:这学期从村小转过来的学生中,有两个特别有特色,其中一个不管做什么始终低着头,好像永远在低头认罪,另一个课堂上总是拿着笔不停地写着,这两个孩子一入学我就发现他们与众不同,多次沟通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开学一个月来除了会读一些大数外,本学期所学的其它的知识掌握的都不是太好,有些根本就没有掌握。在这中间也断断续续地对他们进行过一些辅导,但由于基础太差,收效甚微。有时,看到他们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我真有点恼火,语气也有些硬,这样一来,这两个孩子看到我更不敢讲话了。

本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面,其实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技能,没有过多的思维含量,一般智力水平的人都能接受。可从第一次教学口算后的作业中发现这两个人是一题也不会。怎么办呢?昨天中午,我叫来了两个人,了解到他们原来连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都不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于是我就从两位数乘一位数慢慢手把手地教他们一题一题的做,一个中午下来,其中的一个已经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另一个还有点困难,在辅导他们做的时候我总是不断地鼓励,并不时地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告诉他们如果这样下去,肯定能学好,只要他们愿意学,一有空就来找我,我都会教他们。上课了,两个孩子高兴地走了。

今天早上,我正在“游”饭碗,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喊声:老师好。一个月来,这个孩子可是第一次叫我,当时我真的很激动,连忙问道:想不想做题,她马上转过身跑到教室里拿来作业本。又经过一个早晨的辅导,这两个孩子进步都挺大:一个已经能慢慢跟上教学节奏,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是非常慢的,另一个也已经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了;经过两天亲密接触,两个孩子和我不再陌生,愿意与我交往,这才是主要的。

思考一:虽然我不太认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我认为只要教师肯付出,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是没有问题的。通过接触这两个孩子,如果他们基础能好一些,我也有耐心一些,相信他们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思考二:这两个孩子从小父母就出去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农村的老人,一般都没有文化,在家中,他们只能供给孩子们最简单的吃穿,至于教育方面,只能靠天收,特别是有些年龄偏大些的长辈,家庭教育简直就是空白。其实在我们学校,通过统计数据发现有近四分之一学生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出去打工,这一现状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长期跟随老人,缺乏教育,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差,给教育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早期的智力启蒙教育和学习期间必要的家长监督,不少都成了学习上的“钉子户”。看到这种情况,每次家长会我都不会放弃向家长灌输挣钱重要,孩子也重要的思想,可家长们看到的是都眼前的利益,孩子成才与否那是今后的事情,现在还不着急。我估计,今后相当长的的一段时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会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块心病。

思考三:孩子们的心理也有一杆秤,你亲近他,他也能亲近你。有了亲近,他将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就拿今天的例子来说吧,过去的一个月,我也没有少教过他们,可就是吃力不讨好,可我一旦改变了方式,孩子们就会主动找到我,有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习效果显著就明显不一样。如果我能坚持一个月,这两个孩子肯定会有不小的进步,但愿能坚持吧!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3

“粗心、粗心,又是粗心?你看,连9+3都算错,难道不是粗心吗?看来口算没有过关。”这是粗心吗?口算训练对数学教学重要吗?

口算就算在高科技的今天,在社会生活仍广泛应用,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过关,笔算、估算的效果也不会让人满意。那么,现在的学生口算普遍存在什么问题呢?怎样引导学生过好口算关呢?

一、口算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之后发现:平日里,班里有的孩子数学作业错误多,做作业的速度特别慢,每天的数学家庭作业花费时间较长,有部分学生认为口算易学、好学,以为一听就会,不肯动脑,不肯下功夫,表现态度不端正、马虎审题,敷衍了事,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做答,计算马虎,似是而非,张冠李戴,计算不细心,简单计算也频频出错,验算检查不耐烦,算完题目要求就完事,计算结果阴差阳错,经多次检查,口算错误率让人吃惊。头号原因,大家的回答几乎都是同一结论“粗心”。也有些家长们先总认为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做作业不细心,或许孩子大点了自然就能好一些。

错误的原因单纯是粗心吗?孩子大点了就能 ……此处隐藏13273个字……”感受到爱的阳光,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2、信心。信心是“学困生”成功的基础,在对待“学困生”方面,一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起信心,要相信每一个“学困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老师只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地投入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树立起转化“学困生”的信心,“学困生”身上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老师应选择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唤起其积极向上的心灵火花。

3 、细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有缺点和优点,作为教师绝不能紧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以致于看不到他的优点。特别是对“学困生”,他们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更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全面了解,从而发现挖掘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让一个“闪光点”在爱的阳光沐浴下变成更多的“闪光点”。

4、耐心。“学困生”的个性特点,素质天赋以及其它形成原因的不同,导致了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往往花费了艰巨的劳动却收效甚微。作为教师,要切忌烦躁和蜻蜓点水,应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耐心地讲解,作个别辅导,指点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指导,直到让他们掌握为止。因此,教师需要有耐心,更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5 、宽容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会给“学困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老师对犯错的“学困生”不要动不动就批语、斥责,这样会使“学困生”变得消极自卑,尤其对个性倔强的“学困生”,无休止的批语、斥责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产生叛逆心理,使“学困生”从感情上疏远教师,不愿意按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包容“学困生”的所有缺点,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兴趣上引导他们,学习上启发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爱护、关心他们。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5

三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迎来的第一批学生便是刚从幼儿园出来才上一年级的小朋友。我担任他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同时还兼任一年级XX班的班主任。

对于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我很激动。面对台下那几十个幼小的孩子,我也很紧张。但是,更多的还是快乐。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再加上那盯着老师的眼神,仿佛是闯入陌生令人害怕的领地小孩。

我冲着他们微微一笑,孩子们顿时也向我笑了起来,那笑是多么的纯真、无邪、善良,气氛也因此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后来,我一直都认为他们是最可爱的天使。以后的日子,我们相处的很好。

后来随着学校工作的需要,任教安排上有了些调动,我被调去别的年级任教。也告别了那些孩子们。

很快的,一年时间过去了,我又被安排担任二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很巧的我又担任了他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孩子们长大了许多,曾经稚气的脸上多了一点小大人的神情。毕竟上了几年学,多多少少会有些改变有些不同,而他们看到我也感觉很亲切。

XX同学便是我一年级的时候带过的学生,那时我担任他们班的班主任。在我看来,来自外地的他,是一很懂事很乖巧的孩子,除了成绩不怎么好之外,他是一个不错的孩子,听话,而且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孩子。别的小孩看到垃圾都会无动于衷,而他则一想都不想的捡起来,而且,如果有什么劳动的任务,他都很积极的参与,积极的打扫。

这次带二年级,我又看到了XX,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我想他应该还是原来的那个XX吧。

那时,是午间,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

“报告”。一声急促的报告声。

“请进”。

“老师,XX同学在XX班抢别人的水彩笔。”

XX?怎么可能?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啊。这么听话懂事的孩子怎么会去抢别人的东西呢?而且这么堂而皇之。但是,曾经也听到过其他任课老师谈论过这个孩子,跟一年级时有点不同了,变得不那么乖了。

于是,我跟这这位报告的同学赶到了XX班。只见,XX站在班级门口,手里拿着一盒水彩笔,矗在那里。而那班的同学都看着他。

我走了过去,把XX还有几个“目击证人”带回了办公室。

我先让XX站在门外,先听听其他几个学生的阐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学生的叙述中,我知道:中午吃过饭,XX走进XX班教室,径直走到一个叫XX同学的课桌,从他课桌里拿出一盒水彩笔就要走。而正好XX同学看到了,过来阻止,于是两个人便争执起来,该班其他同学也陆续来了,看见这情况便围堵XX,把他挤到了教室外,但XX手里仍然紧紧的抓着那盒水彩笔,后来就是我到了他们教室。

听完叙述,我让他们先回教室,然后把XX叫了进来。我让他说说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却紧抿着嘴,一声不吭的低着头。

为了让他开口,我便缓了缓口气说: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我知道你是不会随便拿其他同学的东西的,一定是有你的原因的。老师想从你口中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能告诉老师吗?

过了一会,他稍抬起了头,开始向我叙述。虽然XX讲的时候有点没头绪,还哭了。但最后我还是听明白了。

原来是上个星期五,XX班上美术课,但XX同学水彩笔没带,于是便到XX班XX那里借了用。但是,当天XX用完后没有及时还给XX,放学时也径直回家了。后来双休日过后,周一XX问XX要水彩笔。XX说水彩笔忘家里了,说星期二带来。第二天XX又去要,结果XX说水彩笔弄丢了。XX说,那怎么办。XX说明天赔他一盒。于是到了周三,XX中午吃过饭又去问,XX说:我没有。XX要求XX赔。XX不理睬。于是,XX便在他书包里找,找到一盒水彩笔,XX就便拿了,于是就发生了过后的事。后来经班里同学证实,这水彩笔的确是XX自己的。但,XX的水彩笔却没有了踪影。

听他这么一叙述我了解了。但是针对:XX径直走入别班同学教室,而且擅自拿走XX同学的水彩笔,这种冲动的行为,我也对他进行了一定的教育。后来我先让他回教室。但为了证实他的话的真实性。我到(2)班和(3)班,分别去了解了情况。结果,证实,XX的确没说谎。而XX最后页承认是自己借了但没还XX,后来也不知怎么的就丢了。后来XX买了一盒水彩笔,还给了XX。

事情虽然是弄清楚了,但这件事情却也给我上了一节课。老师在平时需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品性。如果一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差生上,作为学生,或许会以评论一个差生的角度去武断的责怪该同学。但作为老师,不能这样。老师需要先找当事人谈话,而且要注意孩子的心情,适当要减缓语气,甚至要用自己最真诚的心去跟孩子交流。而不是一味的类似于审讯般的训话。孩子在慢慢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某些心性也会产生一些变化。但是,一般,不论他们做什么,自然会有他们认为的道理。老师需要用爱,需要一个公平公正者的身份去了解,去调查,去给出一个公正的结果。但是,孩子在处理一些事情上,由于心智的不成熟,考虑事情不会那么全面。又是做出来的事比较多冲动和不经思考。但是,老师也要借时机加以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而每个孩子也都会犯错误。但是,老师也可以让他们这个错误最后开出一个完美的花,结一个美丽的果。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