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通用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老师教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1周三的户外活动整队时,站在排头的禹辰和他后面的益润突然挤抗起来,两个小朋友你向后拉我,我向后拽你的,互不相让。咦,昨天还好好的,今天这是怎么了?我连忙把两个人拉开来:“你们怎么了?”一直在排头的禹辰先说道:“老师,润润想站头排,他向后拉我。”我微笑着问益润:“润润,为什么想站排头啊?”“我想领队伍向前走。”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后面的勋勋、佳佳等孩子突然纷纷喊道:“老师,我也想站排头!”“我也想站排头!”嗯,这是怎么了?孩子们怎么都争排头啊?我问过之后,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答案:站在排头最神气、威风!
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小朋友们都想站排头是因为他们认为:领头的是班里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别人眼里是最有地位、最棒的啊!但现在是户外活动时间,不能堵在楼道中,又来不及想出一个解决的好办法,不如想出好办法明天再去重新排队,对,就这样!我不禁笑了:“孩子们,其实,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眼里,你们都很棒!这样,今天我们还是按原来的顺序排好队,明天再重新排排队,好吗?我们看看谁最听老师的话,谁就是乖宝宝!”明明、亮亮和后面的孩子都点点头,队伍又重新恢复了有序的队形。
孩子们喜欢自由结伴站队,听老师的话自然排队,习惯于个别幼儿站排头。对于现在的他们可能已经有了长大的感觉,他们已经能够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独立处理个人的简单的事情,随之而来的是与同伴之间的攀比和竞争的心理活动,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乐于表现,乐于争先。
想到孩子们已经不再安于现状,他们潜在的竞争意识已悄悄的萌发,这虽是孩子们年龄特征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变化,但是,我想到的是争站排头仅仅是这种心里的一种表现,抢占排头的意识强烈一些罢了,孩子的这种竞争和攀比心理还会表现在其他的活动中,那时候,如果发生小小的意外怎么办?
对于孩子争站排头,我在孩子整理队伍时只需要进一步的规范,或征求孩子的排队要求,或轮流带队,或按高矮次序排队,或指定排头等方法均可解决问题。但,在其他活动时,就需要我们幼儿老师有一颗细致的心,时刻注重日常活动中由于孩子心理活动而极易产生的安全问题,把工作做实、做细。需要学会如何把潜在的心理特征引起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积极引导幼儿提高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安全意识。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2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中午能离开自己的妈妈,在幼儿园自己的小床上,通过自己克服心理防线,自己睡觉已经相当不错了,即便是有几个还是适应不了,那也无所谓,因为宝宝们还小。
今天,就有两三个孩子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就是睡不着。欣宇是个小姑娘,长的很可爱也很漂亮,可就是中午睡不着,昨天中午就是我搂着她才睡着的。今天中午所有的孩子都睡着了,就只有壮壮(今天刚转来的)和欣宇了。我走到欣宇跟前说:“欣宇,怎么还不睡呀?”“老师,你搂着我睡吧!”我一听,原来是自己睡不着啊,我说:“可是今天刚转来小弟弟壮壮很小,自己睡不着,老师是不是应该先照顾他呀?”欣宇很懂事,说:“嗯,老师,我等着你,一会你再来搂着我睡觉!”我跟她约定好,她必须闭起眼睛不睁开才可以,她同意了。看她很乖的样子,我笑了笑,走了。
把壮壮哄着睡着了,以为这么长时间了,欣宇肯定睡着了,走到那一看,眼镜睁得大大的,哪是睡着啊!我说:“怎么还没睡啊?”“老师,你还没搂着我睡觉呢?”我真是无语了!
两人挤一张床上,虽然还可以,但毕竟不舒服。好不容易把她哄着睡着了,我的胳膊,我的脖子那个酸疼哦。
幼儿教师在外人看起来很轻松,但实质上是相反的。幼儿教师的大工作虽然少,但零零碎碎的小事却多的数不清。孩子从离开妈妈走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对他们负起了看管兼教育的责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怀和帮助,我们把同样的情感投入到每个孩子身上,让他们在幼儿园里同样得到像爸爸妈妈一样的爱。人类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我们把自己当作每个孩子的母亲,把所有的爱平等的分割,分给每个孩子,并把这每一份爱放大再放大,用这些放大的爱包围着每个孩子。
“老师,你搂着我睡”!看起来是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于孩子来说,在幼儿园里,让“老师妈妈”搂着睡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希望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幸福快乐!更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睡觉,那才是最棒的乖宝宝!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3平时,小朋友的小椅子都是整齐地排在墙边,上课时侯,小朋友都搬着小椅子围到桌子旁边来,尽管每次都告诉孩子们要轻轻拿,轻轻放,但他们总是拖着,推着走。这样不仅很吵,而且会损坏椅子,长此以往,还会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上活动课了,孩子们兴奋的站起来搬椅子,还是又推又拖。我大声说: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哭呀?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过了一会儿,孩子们纷纷嚷起来:谁也没有哭!我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没有,你们仔细听听,好像是小椅子在哭!
孩子们都趴在椅上听,刘轩小朋友奇怪地问:小椅子为什么哭呀?刚才,你们搬椅子的时侯,不是推就是拖,都把小椅子弄疼了,小椅子就哭,小椅子说不想跟你们做朋r友,因为你们一点也不爱它,听完我的话,小朋友马上轻轻地搬起椅子,老师以后,我们要轻轻地搬椅子!
从此,小朋友搬椅子的时侯,都是轻轻的。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4平时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们是大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动关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但孩子们真正这样做的却很少。
有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
有一天在课间活动时,我正在整理孩子们的作业本,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欣怡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梦琪小朋友在轻轻扶着她走,走在旁边的唐菲小朋友说:“哎呀,那么娇气呀!”梦琪气呼呼的说:“她病了,你怎么能那样呢!我们应该关心她的,老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你病了,没人关心你,你高兴吗?”听了孩子们的对话,我很高兴,马上跑过去,询问了欣怡哭的原因,原来欣怡来到幼儿园后,突然觉得肚子疼,就哭了起来。我马上送她到园医室看了看,园医说她是消化不良的,给她擦了药后,一会儿就好了。
送她回来后,孩子们马上围了过来,纷纷问:“老师,欣怡怎么了?欣怡怎么了?”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子,我说:“孩子们,欣怡没事了,她是消化不良的。今天小朋友们做的很好,能知道关心同伴了,很好。”并着重表 ……此处隐藏3080个字……地说:“不许跑了。”他看看我,知道我生气了,就乖乖的站到了旁边。我也继续带着孩子们跳舞。
活动结束了,我把他叫到我的身边,轻轻地对他说:小朋友都在跳舞你怎么不跳呢?他没有说话,只是看看我。我把他抱起来,让他做在我的怀里。我们又谈了一会,他答应我以后不再乱跑了,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跳舞。但是他也有条件,那就是他想和我呆在一起,想跟着我。只要他可以管住自己,我答应他,让他跟着我。真的`是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我问他:“你这样跟着我,那你叫我什么?”他想了想说:“老师妈妈。”我笑了,说:“好,那你以后叫我老师妈妈吧”。他很高兴。也这样叫我,我感到很开心。
如果我真的可以做“老师妈妈”,那时我就真的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只要你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你。爱是相互的,有付出就有回报。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12下午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去玩沙,孩子们可高兴了,一路欢呼着进了沙坑,他们一个个低着头,使出浑身的尽数尽情的玩着,我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和孩子们尽情的玩着,挖着、说着、我们垒了一个大城堡,城堡四周还有高高的围墙。我和孩子们围着城堡不停地转着、唱着、笑着、孩子们还不时的用小手去摸一摸、拍一拍、可高兴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时间从我们的身边悄悄地溜走,吃晚餐的时间快到了,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把玩具赶快收起来,我们该回教室吃饭了。”我连喊了三声,可是孩子们一点反应都没有,没有一个人理会我,都在尽情的玩着,,我又喊了他们一声,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不,我不会教室,我还没有玩够呢!”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张雨涵,只见他一脸严肃的表情,非常认真。“老师,让我们再玩一玩吧”“老师,我们玩完了再吃饭吧”——孩子们一声声的要求让我无奈的笑了笑,转念一想,是啊孩子们正玩的很兴奋,让他们收拾玩具,他们怎么能接受呢?
我想了一想说:“那好吧,让我们再玩一分钟好吗?”
“好,谢谢老师!”孩子们又高兴的玩了起来,张雨涵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难免会遇到孩子们爱玩不肯收玩具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们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强行压制。
“再多玩一分钟”,当然未必就真的一分钟,可使孩子们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的作用,让活动结束不至于太突然,这样,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13孩子们二岁半到三岁半进入幼儿园,要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三到四年,这正是幼儿脑细胞增值快、大脑皮层发育旺盛,创新思维发展迅速的时期。心理学研究证明:”三岁半到五岁的幼儿十分富于幻想,创造萌芽时有显现,表现出不受习惯约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期间孩子们的兴趣十分广泛,好奇心很强,思维定势少,求知欲望强烈。细心的教师和家长会发现这一年龄的幼儿常会喋喋不休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常使教师们应答不暇。
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质,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向往对任何实物都想探个究竟,玩具要拆开看看为什么会跑会叫会发光,小蝌蚪怎么与他们的妈妈大不一样!问题在于教师和家长如何保护这种好奇心,如何深化孩子们的这种潜能。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孩子科学思维的启蒙教育,努力研究激发创新灵感、培育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使孩子从小养成理性怀疑和探索的习惯。教育家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创新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14“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方法的状况下,逼迫性的让幼儿安静了下来,在游戏即将结束时幼儿却不遵守游戏规则,在我的指导下也没有起色,我没有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使幼儿对自我失去信心和对游戏的兴趣。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让幼儿获得愉悦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又不能成为成人愿望的执行者,那么咱们就应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去展示游戏自我的舞台呢?
1、咱们共同认为对于不一样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个性钟爱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咱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孩子对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钟爱玩游戏时,咱们就用孩子不感兴趣的玩具玩游戏,这样就会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
2、中、大班幼儿,咱们能够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忙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如果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咱们扮演一个主角参与幼儿游戏中,透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儿带给一段时刻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透过幼儿之间的讨论,引导幼儿以他们自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我认为不一样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咱们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需要指导游戏。
3、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咱们就应让幼儿自我确定想玩什么、怎样样玩、和谁一齐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咱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好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好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儿自我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让幼儿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因此,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自主决定游戏的方法。这是咱们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15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娇宠惯了,养成自私、霸道的性格,所以在幼儿园组织主题游戏时就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仿佛别人的玩具都是好的,自己的玩具都是不好的,
一天,在进行主题游戏中,萱萱和朵朵在争抢小娃娃。由于争抢过程中,两人谁都不示弱,结果把小娃娃的胳膊给弄断了,于是她们都松开了手,小娃娃里面的棉花散落一地。我走到她们跟前,没有马上批评她们,而是捡起地上的小娃娃放到耳边,然后说:“小娃娃,对不起,把你的胳膊弄断了,你是不是很疼。”这个时候萱萱说:“陈老师,小娃娃不会说话,它是假的。”于是我摆摆手把萱萱和朵朵叫到身边说:“你们如果不小心胳膊磕破了,会疼吗?”朵朵马上回答:“会疼。”我问萱萱,你呢?萱萱考虑一会说:“当然会疼,我还会哭。”我笑了笑说“虽然小娃娃不会说话,但是它会疼,就好比你们一样,如果你们不小心把胳膊磕破了,不但会疼还会哭。你们看小娃娃多可怜,受伤了,小朋友都不关心它。”萱萱和朵朵听了之后连忙给我道歉“老师,我们不抢玩具了。”然后对小娃娃说:“小娃娃,对不起,我给你揉揉吧。”经过这件事之后,我们班争抢玩具的现象没有了,反而小朋友会对更加地爱护玩具,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灵活地运用策略,多变换方法,才能使活动进行顺畅。